“力图让经典与主流传统文化接榫,以经典滋养身心。”“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读经典并受其影响,在生活中实践,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6月27日,“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第二辑)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文化公司举办。丛书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回应发布会主题——让经典融入身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华经典通识”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丛书立足大众,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考与“智慧”。
为了保证整套丛书的品质和权威性,“通识”系列的作者都是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一线学者,写作要求言必有据,力求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五种于2022年8月与读者见面后,七个月内实现三次印刷。此番推出的第二辑五种包括: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著《〈周易〉通识》,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著《〈本草纲目〉通识》,同济大学教授刘强著《〈世说新语〉通识》,复旦大学副教授许蔚著《〈三国演义〉通识》,北京大学周兴陆教授著《〈唐诗三百首〉通识》。
“‘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的广受欢迎,证明了大众读者对优质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的热切需求。”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传承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传统文化出版领域注入了最新鲜的活力,带来了“空前的思想解放”,“经典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推动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过程中,会持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对经典古籍通识性的阐释和解读,本身就是发展和转化的成果,同时是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桥梁。”
陈引驰:经典传递了文化信息和密码
“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陈引驰谈到,从第二辑来看,所选择的这些经典给我们传递了很多文化信息和密码,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周易》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世说新语》代表了中古精英的思想世界和为人风度;《唐诗三百首》虽是清人编选的书,而与早期经典不同,但影响很大,唐诗也很好呈现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三国演义》代表了古代平民阶层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本草纲目》包含着丰富的药物学及科学内容,代表了中国人对医学本草的认识,对自己身体的关注。
王振复:“通识”丛书适应读者需求
《周易》被称为“第一国学”“古代东方奇书”,易学名家王振复所著《〈周易〉通识》既介绍《周易》的基本常识,又详细解析与《周易》有关的符号、图式及相应文辞,梳理《周易》三千年的历史,旁及其世界影响,为读者打开通向《周易》世界的门户。“‘通识’系列丛书在适应读者阅读需要的同时,适应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方向。我这本‘通识’是否讲得对,还有待读者检验。”王振复表示。
王家葵:读“通识”,知本草之大略
“老一辈人带着我们进入传统文化之门,我们有责任为下一代人进入传统文化引路、提供方向。”王家葵说,因为李时珍题材的电影、邮票、文学乃至音乐作品的宣介,李时珍成为知晓度甚高的“公众人物”,《本草纲目》的书名大家耳熟能详,可真正有机会打开书本简单翻阅者,寥寥无几;即使草草看过几页,难明究竟,“不明觉厉”的感觉油然而生。因此,面向本草学科以外的读者写一本“通识”,确有必要。“通寒温药性,识草木雅名”,王家葵为这本书提炼两句话,“前一句出自《汉书·艺文志》经方类解题,是药学书的本意,后一句是孔子的话‘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本草与文化的联系正在于此。客观而言,对从事传统医药行业以外的读者,《本草纲目》并非必读之书,希望读者通过这本‘通识’,知本草之大略,如有特别研究需要,亦可根据小书提供的线索,迅速在原文献中找到答案。”
刘强:《世说新语》应是贯通“子”和“史”的文本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是人不断地雅化、良化、优化和深化。”刘强认为,“通识”包含了三通:第一,贯通,就是对一个文本的学术发展史及内在机理、逻辑的贯通;第二,汇通,就是把相关前人研究及海内外研究加以空间上的汇通;第三,清通,“通识”应该是集学术性、通识性、通俗性于一体的“清通简要”的文本。他表示,“写作过程中,我试图将十余年来在同济大学所教的两部经典《论语》《世说新语》——我称之为‘双语教学’——嫁接起来。《世说新语》不是单纯的小说,它应该是一个贯通‘子’和‘史’两大部类的文本。希望“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能够引领读者涵泳在经典的海洋里。
周兴陆:唐诗,“人性的花朵,语言的精粹”
“读诗,可以变化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顺积中,英华发外,才是有诗意、有品位的人生。”周兴陆表示,“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在过去是唐诗发蒙的好读物,在今天也是唐诗经典读本。我写《〈唐诗三百首〉通识》采用专题串讲的形式,增强可读性、趣味性。”他把唐诗概括为“人性的花朵,语言的精粹”,“通过翻译和传播,唐诗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文艺的美学景观。《唐诗三百首》是中国作为诗歌国度的艺术精粹,也是中华诗歌文化对外交流开放的一张精美的名片。”
许蔚:阅读经典,更好地理解古人,面对当下
“通识,首先是通。《三国演义》是浸润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我想把《三国演义》这部通俗小说放在通俗文艺的整体脉络里疏通。只有通贯地了解小说人物、情节、观念的来龙去脉,才不至于轻易掉入阅读陷阱。其次是识,一是知识,书中采用了不少一般读者不太了解的口传故事、戏曲表达与出版掌故;二是见识,对不同专题的论述希望跳出‘三国’看《三国演义》;三是智识,古代经典是人性的结晶,人性是复杂的,我们阅读经典,既是面对古人,也是面对当下。从人性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古人,也能更好地面对当下。”许蔚说。
陈正宏: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通识读本
“经典不仅需要导读,而且需要由一流学者来导读。‘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作者口头和笔头都好,而且分布于老中青三代,可以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通识读本。”以读者身份来到现场的复旦大学教授陈正宏是古书迷,正受邀撰写《〈史记〉通识》。
上海聚珍文化公司副总经理、“中华经典通识”策划人贾雪飞主持会议。据出版方透露,“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第三辑已在积极谋划,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郭影)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